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薪闻 > 职业指导 > 职场观察 > 青年人该如何定位职场角色?
青年人该如何定位职场角色?
作者:www.kshrw.com.cn 时间:2013/3/22 阅读:772次

   近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社联联合举办的东方讲坛以职业生涯为主题在上海图书馆展开了一系列讲座。讲座以正在艰苦奋斗中的就业、创业青年为对象,由一些专业人士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青年职场实际开展论坛,受到广大青年朋友和市民的好评。在讲座中,笔者应邀担任“青年职场角色的定位”的主讲,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这次全国两会,习近平主席又再次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美丽中国”和“中国梦”都是一个主旨,都是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在这一过程中,青年的使命和责任特别重大,这正像人大代表、航天女英雄刘洋在两会时回答记者所说的,“中国梦听起来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中的一颗螺丝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好螺丝钉的职责,中国梦的实现一定不会遥远。”

  青年职场角色的定位,可以有很多角度谈。我以为,从定位动力、定位标准和定位努力三个层面谈,可能更为符合现在职场青年的特点和需求。

  社会需要、自我追求――青年职场角色定位的双重动力。

  在市场经济的推进中,职场生涯的历练对每一位立志成才的青年都是一个考验和挑战。尤其是中国当下就业严峻的情况下,青年角色定位的动力更重要。一方面,国家和社会需要用包括职场锻炼在内的人才资源开发和整合推出“职场新人”、确保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另一方面,每一位青年都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人格特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断强化和积极提升角色意识,只有源自内心的角色努力定能产生持久的力量。

  当年林毅夫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从金门冒险泅渡到大陆的事迹非常感人。作为一个在海峡两岸都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在有了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的经历后,尤其是和妻子在美团聚后,没有沉湎于一己私人的所谓幸福日子,而是把为国家、为民族服务的雄心大志落实在具体行动,他坚定地认为:只有在大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才是他用武之地、才是展翅飞翔之地!林毅夫成功了!作为一个曾经是世界银行的华人第一高官,他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造福人民、服务国家,这个定位的动力就是社会需求和个人自我追求的完美统一之产物。

  现实起步、可能逼近――青年职场角色定位的双重标准。

  除了动力外,还需要考虑如何对其定位进行评判的问题。评判的方式和角度可有许多,但较具典型意义的是对于可能和现实这一标准应该如何去认识和把握的问题。应该指出的是,要正确对待这一关系,社会目前流行的“急功近利”现象却是它的大敌:领导一味讲政绩,企业一味讲利润,甚至医院和学校这些单位也和“红包”、“成绩排名”等功利性的东西挂钩。于是,青年职场角色定位的最大诱惑之一就是“今天,你赚钱了吗”似乎变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青年人要做到既立足现实、又展望可能。首先是立足现实,这是角色定位的基础标准。这个现实,既是社会现实、也是单位现实、更是自我现实。钱学森早年回国,看见国家差距的现实,但是,他没有气馁,更没有束手无策,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部署下,他献计献策,提出了跨越飞机制造业、直接制造“两弹一星”的战略设想,最终,这一战略得到了实现,中国梦可以说就是在那个时期已经初露端倪。所以,现实,让你在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要坚守原则、又要“左右逢源”;既勇拨头筹、又甘当绿叶;既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为自己赢得价值。

 逼近可能,这是角色定位的又一标准。这个可能,既是职场未来的静态愿景,也是职场当下潜在的动态变化。没有现实的头脑,凡事会“好高骛远”;没有可能的追求,遇人就“事务主义”。邓亚萍的身材,对于乒乓球选手来说是很不利的,但是她决不言败、敢打敢拼,不仅平时比别人多练好几个小时,而且就是比赛她也比人家更加重视、更为优秀。作为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人家花前月下,她却把青春汗水大把地洒在乒乓桌上,这样努力和卓越,就让她成为世界冠军、成为萨马兰奇主席在奥运会上亲自颁发奖牌的唯一选手,这是中国的骄傲,更是邓亚萍因为出色而使可能向现实转变的奇妙!

  逼近可能,就是在角色交流中培养自己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强化自己在人际的角色冲突中驾驭矛盾的能动性,从而最终在环境良好氛围的营造中培育人摆脱纯粹动物性束缚的可能性、培育战胜欲望走向精神自主自由的可能性。

  客体优化、主体睿智――青年职场角色定位的双重努力。

  客体优化,在这里主要是指职场各要素如何形成更有利于激励青年寻找最佳位置、发挥最佳作用而言的。客体有物质和精神之分,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更有暂时和永久之分。客体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人人有份却人人没份(这是在法律层面上说的);人人有责却人人无责(这是在道义场面上的说的);处处可改却处处难改(这是在体制层面上说的);事事没事却事事出事(这是在社会安全层面上说的)。

  这就是说,客体的问题好像和主体无关,实际上不然。尤其是对社会客体、工作客体这样的客体而言,它有时就是主体的化身、主体的转变、主体的另一面。强调这一点是想指出:不要以为每一个主体都可以摆脱客体而空发议论甚至牢骚的,客体就是我们自己营造的物理和精神气场、精神气氛。当黑人小孩调皮时,校长抓住他的小手动情地说道“小罗尔斯,你要珍重自己、相信自己!你以后就是美国第一个黑人州长”时,客体的第一道阳光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温暖全身,以至于第一个州长就这样真的诞生了!当职场锻炼对青年人开始发飙时,企业的老总、单位的领导和周边的同事都能够抱着宽广的胸怀鼓励时,青年战胜懦弱、勇敢前行的立场一定会更坚定,客体的良性循环也就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是我们最寄予厚望和最值得提倡的。

  实际上,客体对主体在角色期待上的允诺愈充裕,主体在工作中摆脱束缚的步伐就愈坚定。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这句话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它让我们看见了制度的缺陷和法制的重要,但是它的缺点是,在究竟制度决定人还是人决定制度之间,纠缠不清。马克思对此强调:爱尔维修所犯下的错误,实质在于他没有找到一个能够链接两者的桥梁、能够转变两者的通道,这个桥梁、这个通道就是实践。所以,在实践中,正是通过积极的实践观引导,人的主体改变和客体改变得到了统一,这是实践的魅力,也是主体对于客体改变的贡献。姚明作为一个新一代中国运动员,其良好的球技和高尚的品行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爹妈给的身高只是一个契机、一次机会,有很多人也有类似于这样的机会,但是他们没有把握、没有珍惜,而姚明把握住了,姚明珍惜了!姚明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姚明给了青年如何以主体努力去赢得客体尊重从而去影响客体的经验和鼓舞。

 

来源:昆山人才网-昆山人才市场-昆山人力资源市场-昆山人力资源网-昆山招聘网
热门推荐